更年期的中醫調理-2008年1月25日

更年期的中醫調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產科  賴榮年主任


對不同的婦女而言,更年期的經驗有其不同的意義與影響。更年期(climacteric)是指婦女在心智及身體方面,開始由性成熟步入老年的階段。這一階段實際上包括了身體機能逐步老化、卵巢功能下降等生理的反應,也同時有丈夫退休、小孩成長離巢、親人病故等人生事件發生,更年期期間,因為卵巢功能減退所引發的一系列症狀,如潮熱、盜汗、憂鬱、易疲倦、情緒不穩、失眠、心悸、頭暈、頭痛等,諸多症狀彼此相互關聯,並不易釐清其與荷爾蒙、老化及社會文化背景間之關係。台灣婦女發生潮熱、盜汗症狀約分別佔17.%及10.%,與其它亞洲國家相近。此類症狀是更年期婦女求醫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全人治療觀念的中醫藥調理成為更年期婦女尋求醫療協助中重要的一環。


更年期中醫相關病名及文獻出處:《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到不通,故行壞而無子。故可知婦人七七,四十九歲任脈虛,太衝脈虛少,腎氣衰,天癸將竭,中醫稱為“經斷前後諸症”,又稱“絕經前後諸症“。中醫的腎氣衰虛是指人體老化的一個過程,非西醫所指的腎臟。中醫定義腎藏精,主生殖,為先天之本。又定義腎為元陰元陽,是人體生長發育之根,臟腑機能活動之本,如有耗傷,則諸臟皆病,故腎虛為更年期症候群的根本病機。更年期由於腎氣漸衰,衝任虧損,精血不足,以致氣血陰陽失調,臟腑之間的相對平衡失調,而老年期的陰陽相對平衡尚未健全,因此,產生許多臨床症狀,其主要機轉源於脾,發於肝,根於腎。故調理上原則,以健脾疏肝滋陰補腎為主。若更年期婦女體質為小便或夜尿頻繁,腰背痠痛,性慾下降等症狀,中醫診斷偏屬於腎陽虛,調理上偏重溫補,如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麻油雞、人參雞等,皆屬於合適的食療。方劑常以右歸丸、桂附八味丸等為主。若合併有腰膝退化性關節炎,常用獨活寄生湯。若合併有骨質疏鬆等問題,則宜常服用龜鹿二仙膠。若合併有失眠問題,則宜常服用歸脾湯。若有心悸,常用苓桂朮甘湯、真武湯。腎陽虛型體質的人,常服的藥物有補陽藥:鹿角膠(烊化)、菟絲子、杜仲、仙靈脾、仙茅。收澀藥:山茱萸、覆盆子。補氣藥:山藥。補血藥:熟地。補陰藥:枸杞子。溫裡藥:肉桂。


潮熱,出汗多,易煩燥,怕熱,或皮膚變乾薄等,為腎陰虛體質,調理上偏重滋陰補腎,疏肝開鬱,如四神湯、白木耳、雪蛤、龜苓膏等皆屬於合適的食療。方劑常以左歸丸、知柏地黃丸等為主。若合併有情緒焦慮、易生氣,常用加味逍遙散、甘麥大棗湯、抑肝散等。若有心悸,常用炙甘草湯。若合併有失眠問題,則隨證常選用天王補心丹、柴胡龍骨牡犡湯、溫膽湯。腎陰虛型體質的人,常服的藥物有補血藥:熟地、何首烏、阿膠。補陰藥:枸杞子、龜板膠。補陽藥:菟絲子。補氣藥:山藥。收澀藥:山茱萸。活血化瘀藥:川牛膝。


非藥物的調理有針灸:取穴:太溪、太沖、照海、三陰交、關元。配穴:頭暈目眩者,加百會、風池。腰脊酸痛者,加腎俞、腰眼。烘熱者,加湧泉。心中煩亂懊惱,面熱,汗出多者,宜針通里,加照海。惡夢多者,選神門透大陵,加針百會。耳針為一便利的療法,尤其針對失眠、情緒等的調理。拔罐、推拿按摩:尤其針對肌肉骨骼問題的調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遠東233動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